11月18日,中國物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上首次公布了中國物理學會終身貢獻獎。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、第四任所長鄭志鵬榮膺殊榮。同時獲得此獎項的還包括周光召、趙凱華、陳佳洱、王乃彥、甘子釗、楊國楨、杜祥琬、趙光達、趙忠賢等10位著名物理學名家。
鄭志鵬曾任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,廣西大學校長,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,是美國紐約科學院院士,中國高等科技中心(李政道任主任) 顧問,曾長期擔任”中國物理C”雜志主編工作。1963年畢業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。在任職廣西大學校長期間領導全校職工邁入“211工程”。曾受聘于清華大學、中國科技大學、南開大學, 廣西大學任兼職教授。20世紀70年代末,鄭志鵬被選送到德國在丁肇中指導下進行MARK-J探測器的建造,參加了著名的膠子發現工作(該成果獲歐洲物理特別獎);1982年起參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(BEPC) 上的北京譜儀(BES)飛行時間計數器的制造;1986年開始負責BES制造、安裝、調試和運行;主持了在北京譜儀上進行τ輕子質量測量的工作, 澄清了輕子普適性是否存在的重大問題,該成果被譽為50年來重要的高能物理實驗之一;組織和參加強子反應截面(R值)的測量工作,給出了希格斯粒子質量的上限,受到了國際高能物理界的關注和好評;此外還參加了北京譜儀上輕強子譜等研究工作,獲得一系列重要物理成果。獲得過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(1990)、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(2005)、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(1995)、中科院科學進步特等獎(1989)、中科院自然科學一等獎(1993)、全國科技信息系統成果一等獎(1996)、中國科學院杰出成就獎(2003)、中國出版政府圖書奨(2011)等獎項。發表論文200余篇,專著四部,培養碩士研究生12人,博士研究生15人。

鄭志鵬獲頒中國物理學會終身貢獻獎

鄭志鵬在北京譜儀III控制室 |